13910160652
010-52852558
| |EN
首页 > 知产速递 > 专 利
  • 13910160652
  • ciplawyer@163.com

诺奖得主的基因编辑CRISPR基础专利在中国被提出无效

日期:2023-06-07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 作者:黄莺 浏览量:
字号:

6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州大学詹妮弗·杜德纳( Jennifer Doudna) 和当时在德国工作的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原为维也纳大学教授)(简称“CVC团队”)的中国基因修饰方法CRISPR-Cas9的基础专利ZL201380038920.6,将于6月20日举行无效口审听证。


针对这件专利提出无效请求的是一个自然人“王晓阳”,其背后代表哪家利益相关方并不清楚,推测是采用了“稻草人”策略。


这件中国专利的名称为“用于RNA定向的靶DNA修饰和用于RNA定向的转录调节的方法和组合物”,中国专利的专利权人有三个,分别是: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音译)、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和维也纳大学。


1.png


来源:google patent


从google patent的这件专利记录显示,这件申请于2013年的中国专利,要求CVC团队在2012年美国的临时申请专利作为优先权,也是第一件中国专利同族。因此,这件专利就是诺奖得主CRISPR基础专利的中国同族专利。


中国专利局针的审查员对这件专利进行了全面审查,这一点从公开的一审通知书中(2016.6.20)能够看到,在总计187个权利要求中,审查员从授权客体,创造性和不支持等多个条款,进行了完整的审查。


2.png


审查意见通知书


正是因为中国专利审查员对该专利可专利性的合理质疑,申请人在修改权利要求后,删除了大部分权利要求,最终重新形成了新的权利要求1-57。


此次无效宣告请求,就是针对授权文本的权利要求1-57。


这也是CRISPR关键专利第二次在中国被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也是诺奖得主团队的基础专利首次在中国进入无效挑战程序。


而第一件在中国进行无效挑战程序的,则是当年诺奖另一夺冠热门,美国博德研究所和张峰团队的中国专利ZL201380070567.X,名为“用于序列操纵的系统、方法和优化的指导组合物的工程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今年1月9日公布了这一消息。而挑战者则是一家名为图尔金株式会社(ToolGen)的韩国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在治疗和农业技术领域的CRISPR-Cas9技术。


01 第一件CRISPR专利发明权之争


CRISPR-Cas9作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其低成本、高效率和便捷易上手的特点,已经成为当今主流的编辑工具。由于在疾病治疗、检测等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前景,成为备受市场瞩目的前沿科技,甚至成为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焦点。


然而,围绕着到底是谁先发明了基因剪辑CRISPR-Cas9技术?也成为近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围绕这一话题,也诞生了最具争议的“诺贝尔奖”。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授予CVC团队的同时,另一个获奖的大热门则是华人科学家张峰及博德(Broad)研究所(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合作)(简称“张峰团队”)。


两个团队同样都是在2012年各自申请了第一件CRISPR专利。


CVC团队在2012年3月构思了这项发明,张峰团队则表示其构思时间是2012年6月,但是张峰团队提出的理由是这项发明是需要“真核细胞中特定生物的结果”,因此发明者必须证明成功实施了这一效果,在这一点上,张峰团队在2012年7月份就实现了,而CVC团队在2012年8月份才投入使用。


02 美、欧对关键专利争夺进入高潮


这起技术也引发了美国和欧洲围绕各自利益对各自支持研发团队的支持。显然,美国支持博德研究所和张峰团队,而欧洲则更倾向于以欧洲科学家为主的CVC团队。

两大经济体对这一技术的专利争夺,在去年2月28日及随后一天,达到顶峰。


先是,2022年2月28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做出一项重要裁决,最终将CRISPR基础专利判给了张峰团队,使得其在与CVC团队在美国专利的争夺中,暂时胜出。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3月1日,欧洲专利媒体Juve-patent发布消息,远在大洋彼岸的欧洲专利局(EPO),也对双方争议的CVC团队的一件正在异议程序的专利(EP3,401,400专利)做出裁决。经过15个小时的听证会后,EPO认为CVC团队经过修改后的专利符合新颖性要求。


不仅如此,EPO在此之前还驳回了针对CVC团队另一件专利EP2,800,811的异议,使得CVC团队在欧洲的专利前景更好。


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中,欧洲专利局的异议部门,以及上诉法院,已经撤销了博德研究所和张峰团队在欧洲的多项关键专利。


不仅如此,其他两家加入这场基础专利争夺战的韩国ToolGen公司和美国默克公司旗下的Sigma-Aldrich公司,在欧洲也并不顺利。


像EPO在2021年初,撤销了Sigma-Aldrich公司的欧洲专利EP3138910 B1,2021年六月又撤销了韩国ToolGen公司的EP2912175 B1。


实际上,在欧洲这场CRISPR基础专利争夺战中,背后涌现了很多欧洲利益相关的公司,使用“稻草人”策略来向这些非欧洲的CRISPR专利发起异议程序。


而在中国掀起的这股无效浪潮,似乎也是欧洲战场的一个延续。


03 中国成为专利权人及利害相关方争夺的第三个战场


2020年,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后,位于瑞士的一家专利分析公司IPStudies发布了全球CRISPR技术的专利景观图。


结果显示,美国和中国是CRISPR技术主要的专利来源国家。


3.png

来源:IPStudies


虽然中国是CRISPR技术一个重要的研发来源地,然而目前所有的专利诉讼基本上是围绕着美国、欧洲和韩国来展开,中国企业尚未牵涉其中。


在以上各国都在中国进行了专利布局之后,中国自己的CRISPR产业未来会处在怎样的一个知识产权环境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此次代表无效请求人“王晓阳”提出无效请求的代理机构是北京隆诺律师事务所来看,其背后有可能就是代表了国外机构的利益。


不过从2022年北京隆诺律师事务所以“王晓阳”为名代理的五件无效宣告请求案的结果来看,其中有三件取得了全部无效的结果,有两件取得了部分无效的结果。只不过这五件专利的权利人是美国InterDigital公司,其在中国的专利无效成功率一直都比较高。


因此,目前来看,此次向诺奖得主的基础专利提出无效,结果会是怎样,还很难预料。


不过,中国应该从这些关键专利争夺的背后,看到CRISPR基因编辑背后所代表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以及各国为何都会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的严格审查的姿态。


中国也应该重视相关CRISPR基础专利情况及无效进展,体现出国家利益。